內容來自YAHOO新聞
政治衝突的類型分析
攻占政府部門除了法律責任之外,有其政治意含,民主政治,人民抗議對象以政府部門及官員為主,在政府部門周圍抗議,稀鬆平常。但是侵入政府部門,已是不可低估的政治衝突,通常抗爭者自我約束,治安單位傾全力防止。此次高中生侵入教育部,訴求主題又涉及敏感政治議題,政治衝突的成份,受到矚目。治安單位有了去年太陽花學運占領立法院多日的教訓,採取立即驅離措施。
政治衝突在政治現實無法避免,民主政治或多或少提供政治衝突的解決機制,但是政治衝突適可而止,否則造成政治失序及不穩定。當然政治衝突的主體丶成因丶型態等不同,造成的結果大相逕庭。政黨之間,不同利益團體的政治訴求,已是政治衝突的常態,但是衝突型態,包括是否合法性,值得省思。非民主國家,沒有合法政治參與管道,諸如言論自由丶定期選舉等,群眾路線或肢體抗爭等此起彼落。號稱民主化多年的台灣,2008年之後,政治衝突型態惡化,令人引以為憂。
政治衝突的型態可區分為政治心理態度層次丶政治意見層次及政治行為層次。國家認同丶民主態度等,即是底層的政治心理態度,國內所謂統獨衝突部分如此。民調呈現,網路多元言論及名嘴等尖銳言辭,應是政治意見層次的衝突。國內政治討論不少用字譴詞十分尖銳,對於不同政治立場者不假辭色,一些民衆對於執政者及政府官員亦然。政黨之間也針鋒相對,誇大其詞,彼此之間信任度甚微。
政治衝突行為不計其數,立法院議場口語及肢體衝突、杯葛丶強勢表決等。民衆的抗議,不同政治立場者肢體衝突,人民與治安人員對峙等。國家之內的政治衝突如果昇高為內戰丶分裂,可能一發不可收拾。一般而言,政治衝突的成因丶訴求議題,與政治衝突行為密切相關。政治性議題丶國家認同層次衝突,政治衝突行為容易昇高。政治文化也影響政治衝突行為。當然政治體制丶政府決策模式丶執政者的良否,亦是重要因素。
包括政府丶主要政黨丶一般人民,均冷靜想想,台灣近年政治衝突的成因丶類型。任何刻意引起丶昇高政治衝突者,均應公開譴責。全民共同努力降低政治衝突行為,從心態丶言語調整,到實際行為。
■ 新聞專輯╱課綱微調掀爭議
留言列表